1. <form id='affcec'></form>
        <bdo id='affcec'><sup id='affcec'><div id='affcec'><bdo id='affcec'></bdo></div></sup></bdo>

            澳门高尔夫赌场

            来源:华宇娱乐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6-30 05:06:45

            《产经新闻》指出:“如果扮成平民的中国特种兵乘渔船等登上尖阁列岛,日本是出动自卫队还是出动海上保安厅,在法律上并不清晰。”日方将通过训练模拟所有可能的情况,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定出动应对兵力的新方案。

            报道指出,今年4月朝鲜发射火箭时,日本防卫省和首相办公室未能合理地共享情报,导致未能及时公布朝鲜发射火箭的消息。当时,日本担心朝鲜火箭出现故障,坠落到日本领土上,随后建立了紧急通报朝鲜火箭降落地点,供居民及时疏散的系统。

            参考消息网9月6日报道拥有2.8万名员工的卡西迪安公司是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公司的第二大子公司,这个生产欧洲战斗机的军备业务部门多年来给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公司带来了利润。然而,由于各国政府采取了紧缩措施,军火生意令人失望,今年上半年,卡西迪安公司的营业额甚至落后于空客公司、欧洲直升机公司和阿斯特里姆公司。

            据《德国金融时报》报道,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公司的军备业务面临更大规模的改组。在公司领导人汤姆·恩德斯和军备子公司卡西迪安公司领导人斯特凡·佐勒爆出意见不合几个月后,现在出现了人事变动。据称,佐勒将立即离开公司,以“投身新的职业挑战”。

            54岁的佐勒担任军备业务部门负责人7年之久,去年试图让卡西迪安公司更多地开展民事安全业务。不久前他还建立了网络安全商业团队,并计划进行更多收购。佐勒的雇用合同原本要到2015年到期。

            恩德斯现在暗示将转移重点。他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活动集中在长期内销售强劲且有力可图的领域。”目前这些领域首先包括欧洲战斗机等军用飞机的制造和保养以及导弹技术等传统业务。这些领域的营业额足足占公司总营业额的60%,在利润中所占比例更高,目前只有11%的业务属于民事领域。

            在过去几年里,卡西迪安公司属于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公司最赚钱的部门,但最近却丧失了这一地位。原因在于,该公司找不到欧洲战斗机的新买家。根据目前的情况,最后一架欧洲战斗机可能将于2017年在巴伐利亚的工厂下线,迄今为止还没有后续项目。

            卡西迪安公司把希望寄托在研发无人机上。在佐勒的领导下,卡西迪安公司已经投入5亿欧元研发Talarion无人机的样机--但是却没有说服各国政府用它们的资金继续支持该项目的研发。不过,现在该项目出现了转机。不久前,不论佐勒还是恩德斯都表示希望德国和法国能够就共同的研发项目达成一致。(编译/聂立涛)

            济州岛海军基地在一片反对声中开建,不仅让韩国离“大洋海军”更进一步,也令美军第七舰队有了日本横须贺以外的另一个落脚点。

            说起韩国济州岛,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或许是那里旖旎的风光,浪漫的“蓝色生死恋”故事,甚至是中国炒房团大肆买楼的传说。但是,在韩国及周边各国军方眼中,这座看似世外桃源的孤岛,在东北亚战略天平上所占的分量,却比上面提及的那些都重要。

            台湾《亚太防务》杂志日前刊登文章称,牵动各方神经的济州岛军事化问题“尘埃落定”,韩国政府于该岛西归浦市以西7.5公里处建设大型海军基地的决议,被最高法院裁定合法,预计2015年竣工。未来,韩国海军将在此部署强大的机动舰队,还有预测说,美国渴望在美韩军事同盟框架下借用该基地,为其针对中国的“海空一体战”再添支点。

            早在1993年,济州军港规划就有了草案,但因当地居民强烈抵制而迟迟无法动工。卢武铉执政时期一度重提此构想,依旧在2002年因反对声太大而作罢。2010年“天安”号沉没事件后,李明博政府受到刺激,铁了心要把该计划推行到底。

            据报道,韩国国防部与国土海洋部将在江汀村(音)附近建设大型军民两用码头,作为韩国海军首支机动舰队的母港,该舰队由3个战团组成,每个战团均配备7000吨级“宙斯盾”驱逐舰、4800吨级通用驱逐舰及大型潜艇等。同时,韩国空军也将在海军基地附近建设搜救部队基地。

            包括指挥和岸基保障设施,整个工程需要填海约40公顷,号称济州岛史上最大的填海工程。为安抚民心,韩国国防部承诺,在修建军事设施的同时,还将兴建各种对外开放的休闲、观光等服务设施,优先雇用当地居民,并保证后者的捕捞、通行、农事等权利。

            首尔的防务观察家金圣绍(音)认为,华盛顿同样重视济州岛基地的战略价值,准备将其当作“第二个横须贺”,特别是让它扮演牵制中国海军突破“第一岛链”的棋子。反对济州岛基地建设的韩国市民团体透露,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曾多次从日本抽调专家组来到济州岛,指导海军基地建设,日本工程人员也不时现身。据介绍,美日专家组希望韩国军方完全参照日本横须贺港的标准进行施工。由于横须贺是目前美国在亚洲最大的海军基地,若按此标准建设,一旦济州岛基地落成,美军第七舰队有望在东亚拥有第二个航母驻泊地,针对朝鲜半岛的机动作战能力将大大增强,其向朝鲜南部海域展开的时间可缩短10小时。

            济州岛孤悬于朝鲜半岛西南侧的东海上,东面与日本长崎县隔海为邻,西距中国上海261海里(1海里=1.852公里),西北距青岛333.7海里,同时扼守中韩、韩日水道,濒临海上和空中交通要道,堪称“东北亚战略要冲”。有分析称,济州岛处于“第一岛链”北段的中心位置,向西能够威胁中国上海以北的所有港口,使黄海、渤海甚至部分东海水域均处于监视下,因此势必在中美“第一岛链”北段争夺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一支美国海军特混舰队进驻济州岛,形成的冲击力不小于美国航母在2010年驶入黄海演习。

            韩国政府很早就对外宣称,济州岛海军基地将成为该国“保护海上交通、实施远洋作战”的前哨。有意思的是,韩国国防部却在新版材料中将“实施远洋作战”删除,仅保留“保护海上交通”,强调韩国90%以上的原油进口经过济州岛南部海域,韩国出口至欧美的产品也有60%经过济州岛附近。另一层没有明说的意思是:以济州岛为中心,韩国空军战机两个小时内即可飞抵包括东京在内的18座人口超过500万的东北亚城市上空。

            韩国执意将济州岛军事化,某种程度上是因在岛礁主权与海底资源开发上与周边国家存在摩擦。韩国《亚洲经济》网站曾以所谓“离于岛”(实为中国苏岩礁)问题为例,称中国海军舰艇前往争议水域只需13个小时,韩国舰艇从现有的釜山基地开往苏岩礁则需21个小时,一旦济州岛军港建成,便可确保韩国舰队在7小时内赶到。负责该工程的韩国官员李恩国(音)甚至放言:“如果轻易放弃‘离于岛’,就相当于失去与中国的缓冲区。”

            至于济州岛基地对朝韩军事对抗的影响,当前,韩国海军主力多集中在南方的镇海,以免大型舰艇距前线太近,有事时机动不便,同时也可躲避朝鲜快艇与空军的威胁,但这样也容易影响舰队的反应速度,容易贻误战机。今后,如果韩国海军将部分主战舰艇移驻济州岛,向北驰援“军事分界线”,至少比从镇海启航近300公里。简而言之,济州岛基地有助于韩国海军拉大战略纵深,以“中央支援四方”的地利对广泛而复杂的威胁作出快速应对。

            近年来,首尔目睹蓬勃发展的中国海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感到自身的海上力量与国家地位不甚匹配,建设有能力实施远洋行动的现代化海军遂成国策。根据韩国国防部发布的信息,韩国海军现有总兵力6.5万,舰艇270余艘,实力接近世界前十,居亚洲第四位。观察近段时间韩国军备动态,增建“宙斯盾”舰、引进空中预警机等大动作接踵而至,显见韩国军方不是过过嘴瘾而已,济州岛基地就是它快速推进“大洋海军”建设的重要标志。

            从历史上看,早在上世纪30至40年代,殖民朝鲜半岛的日本,就曾利用济州岛上的机场,作为从长崎起飞的轰炸机的中转站,空袭中国上海和南京。1945年1月20日,日军大本营制定“本土决战作战大纲”,一度在济州岛部署4万大军。冷战时期,韩国也长期向台湾出借济州岛机场,供其侦察机前去刺探中国大陆纵深,直到70年代才逐渐停止。

            正是由于如此敏感的位置,韩国在济州岛上进行任何军事部署,都会引起周边国家的注意。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大陆已成为韩国头号贸易伙伴和投资目的地,韩国却要在此同时维系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扮演华盛顿“重返亚太”战略的好伙伴。就济州岛基地而言,有一种观点指出:其并非出于保护韩国的需要,而是可能扮演代替冲绳的美国基地,“那将破坏东亚安全,因为中国和美国在该地区的关系将变得紧张”。

            济州岛当地民众正是看到这方面的潜在风险,才竭力阻挠基地的建设。他们认为,一旦军港建成,美军随时可以根据2007年修订的《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进驻并使用之,届时,他们将成为“被绑架的人质”。眼下,济州岛的“居民基地反对派”继续发表声明,强调“绝不能看着济州岛变成另一个冲绳”,为了全岛居民的利益和未来的生计,他们不惜“被逮捕”和“被罚款”,也要坚决将抗议活动进行到底,直到韩国政府收回成命。

            中新网9月6日电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引述德国Thelocal网站报道,美国将不会撤走部署在德国的核武器,尽管撤走这些核武器已经成为德国政府的一个长期目标。

            两年前,德国外交部长基多·威斯特威勒将从德国撤走20枚左右美国核弹头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但也许并不可行。

            《法兰克福评论报》9月5日报道,政府已经屈从于北约计划,不仅在德国保有核武器,还要使它们现代化。数十亿欧元将用于核武器本身的现代化,而德国国防部一直希望花费大约2.5亿欧元来维护旋风战斗机(可以投掷美国的核弹)使之能服役到2024年。《法兰克福评论报》还指出:德国国防政策的所谓“转变”,让威斯特威勒特别痛苦。

            目前有10至20枚核弹部署在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Buchel空军基地,远小于冷战时期大约200枚的核武库。

            虽然很多观点都不希望在德国部署核武器,但法国、土耳其和东欧国家迫切希望看到它们留下来,还有一些国家希望俄罗斯首先削减其战术核武器。(核信息院张莉)

            【环球网报道记者王欢】据日本共同社9月7日消息,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6日宣布,日本的“地球”号海底勘探船近日在青森县八户市近海,钻探到了海底以下2132米处,创造了全球最深海底科考钻探纪录。据报道,当地水深约为1180米。

            报道说,此前的最深海底钻探纪录由美国勘探船于1993年在厄瓜多尔近海创造,当时达海底以下2111米(当地水深3462.8米)。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计划在9月15日前后使海底钻探深度达到2200米以上。

            日本“地球”号此前曾于2012年4月在宫城县近海创造了从海面到海底以下合计钻探深度7740米的世界纪录。

            中新网9月6日电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俄罗斯新型第4代“亚森”级攻击型核潜艇首艇“北德文斯克”号,将于今年底11月在其服役之前进行海试。

            该潜艇是在885项目“亚森”级(也有称为“北德文斯克”级或“格拉尼”级)下兴建的,将在本月开始进行第4次海试,随后在11月再次进行海试。该潜艇于2011年9月开始进行海试。

            据俄新社引用俄罗斯政府的军事工业委员会消息称,“在最近一期的航海测试中,潜艇停留在Svemash船厂进行鱼雷装置的调节。第4次海试计划在9月中旬进行,并将在11月进行海试,12月国家认监委将对潜艇进行验收”。

            “北德文斯克”号潜艇将装备3枚射程超过2500公里的Caliber超音速巡航导弹。

            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已经与国防部签约,将总共建造7艘“亚森”级潜艇。其中6艘将在现代化的885M(“格拉尼-M”级)项目下建造。该项目的首艇“喀山”号,将在Sevmash船厂建造。

            中新网9月6日电据外电报道,越南海警近日接收到空中客车军机公司生产的C212-400新型海岸巡逻机。这是越南订购的3架该型号巡逻机的第一架。

            C212-400是涡轮式螺旋桨飞机,具有短距起降的特点,最高时速230英里,最大升空高度2.6万英尺,飞行范围超过1000英里。

            美国F-22是世界上首型、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种投入现役的第五代战斗机,代表着当今世界现役战斗机的最高技术水平。然而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国内各界对F-22的争议就从没停止过,该机计划产量也一减再减。近年来F-22在服役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更使其不断遭到国内多方的抨击,美国防部还于2009年4月决定在采购187架后将其停产。全面分析F-22近年来问题丛生的原因,总结并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他国航空武器的研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F-22自2005年12月正式服役以来,各种问题就接踵而至,使其长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近期媒体关于F-22的负面报道更是接连不断。概括起来,目前F-22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F-22尽管性能超群,但价格惊人,到2010年初其出厂单价已达1.46亿美元,包括研制费在内的单机成本则高达4.12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战斗机。由于美空军F-22订货量剧减,美国会又禁止该机出口,因而无法通过扩大销量来分摊成本,造成该机单价始终居高不下。

            按照设计,采用了先进理念的F-22应具备比以前飞机更好地维护保障性,然而实际情况却有很大出入。F-22自服役以来,其维护保障方面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美空军,主要包括:座舱盖老化速度快于预期;机体防水结构存在问题,致使部分零部件和机身蒙皮出现锈蚀;航电系统维护繁琐复杂,机载计算机系统程序代码调试困难;对复杂气候的适应性差,部分元器件曾因受潮导致相应的子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机体吸波涂层易被雨水侵蚀或因磨损而脱落,每飞行250航时即需重新喷涂,同时这种涂层还可能会导致生产线工人、空地勤人员吸入有毒化学物质。

            由于这些问题,致使F-22的维护保障难度和费用均远远高于预期。《华盛顿邮报》2009年7月曾披露,F-22每飞行1小时所需要的地面维修保障时间超过了30小时,每小时的飞行成本超过4万美元。

            F-22系统组成和交联非常复杂,在服役过程中不断出现事先未曾预料到的问题和故障,导致实际使用中整机可靠性和任务执行率降低,远低于预期。美国媒体曾披露,2008年10月~2009年5月间,美军部署的F-22中能够承担国土防空任务的仅占55%。

            按照美空军的统计,F-22自服役以来已经发生了7起一级事故,是现役军机中飞行事故率最高的机型。就在正式服役前夕的2004年12月,一架F-22曾因速度传感器供电中断导致飞机坠毁,服役后的F-22也曾于2009年3月和2010年11月先后两次坠毁、致使两名飞行员丧生。此外F-22在服役期间还陆续出现发生座舱盖作动装置故障导致飞行员被困在舱内数小时、前起落架无故收回致使机头摔在停机坪上、飞往日本途中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因导航计算机失灵而被迫返航等一系列事故。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机载供氧系统出现问题,美空军不得不于2011年5月和10月先后两次停飞F-22(其中前一次停飞时间超过4个月),由于其原因至今尚未查清,部分飞行员甚至拒绝驾驶该机。

            囿于自身的设计思想,初始技术状态下的F-22作战功能相当单一,主要强调制空作战,而多用途性能、尤其是对地攻击能力非常有限。尽管F-22可携带2枚450千克的GBU-32“杰达姆”制导炸弹,但因其机载雷达不具备合成孔径雷达工作模式,缺乏高分辨率的成像能力,因而无法独立识别地面目标并实施打击,并且只能打击固定目标,而无法对付移动目标。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自身的隐身能力,目前F-22配备的综合飞行数据链(IFDL)仅能与同型机及RQ-4战场机载通信节点无人机进行双向数据通信,而无法与其他军机进行同样的信息交换。因而F-22很难与美军现役其他军机实现信息共享、协同作战,也使其因配备先进传感器而具备的强大信息获取能力优势大打折扣。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F-22自服役以来,除执行过部分日常巡逻拦截任务外,没能在近期美军参与的任何一场局部战争中露面,成为美国现役军机中唯一没有经历过实战的机型。

            在近年来的美军新型装备研制项目中,因为“拖、降、涨”等问题导致项目调整、甚至下马的并不在少数。然而像F-22这样,投产服役后仍问题频频,长期争议不断,其吸波涂层问题甚至一度面临法律指控,则比较罕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作为五代机中的代表机型,F-22具备隐身、超声速巡航、超机动和高度综合的航电系统等多项革命性的性能特征,其综合性能与四代机相比有了巨大跨越,其跨度不仅远大于先前各代喷气式战斗机之间的差距。而F-22实现这样的性能跨越,是建立在广泛采用隐身外形、吸波/透波材料、有源相控阵雷达、高推比矢量发动机等先进技术基础之上的,由此造成其研发比以前要复杂得多(如超大规模软件开发),成本费用远远超过先前各代战斗机,同时还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服役初期的可靠性问题。

            因为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即使是成熟可靠的技术,将其大量集成在一个平台上也难免会出现问题。而五代机将众多全新先进技术(尽管已进行过先期验证)集成在一起,可靠性问题无疑会更加严重。即使是相同的设备,在四代机上没发现问题,也不能保证在五代机上就不出现故障。

            军用飞机同其他技术装备一样,其全寿命周期内不同阶段的故障率呈“澡盆曲线”态势,在服役初期其故障率偏高,随着使用过程中可靠性的逐步提高,飞机将进入长时间技术稳定的状态,而到服役末期其故障率将再次升高。

            对F-22来说,该机服役刚满6年,目前仍处于“澡盆曲线”前端的事故多发期,某些先前潜伏的问题、乃至设计上的一些瑕疵正逐步显现出来,当前可靠性不佳也是可以理解的。以近期出现的F-22机载供氧系统问题为例,按照美空军提供的数据,整个F-22机群在2011年9月~2012年2月间出动总架次超过8700次,其中仅有9次飞行员出现类似供氧不足的症状,占总架次的0.1%。这样低的故障率在试飞阶段很难被发现,而只有在服役后经大量使用才能暴露出来。

            F-22的研发具有浓厚的冷战背景,直接假想敌是前苏联的米格-29、苏-27等高性能战斗机。因此F-22把提升制空作战能力作为首要设计目标,很大程度上参照了当初F-15“没有一磅重量用于对地攻击”的设计思想,而在多用途、尤其是对地/海攻击能力方面考虑不多。同时,为尽量减小自身暴露的可能性,F-22在战时强调独立行动而不与普通飞机编队,因而没考虑与后者的协同作战。

            不仅如此,F-22今后拓展多用途性能的潜力也相当有限。如该机内埋弹舱最初是为携带空空导弹设计的,容积较小,无法携带较大数量或体积的对地攻击弹药,若采用外挂方式又将严重影响隐身性能,因而F-22难以象F-15那样最终发展出具备强大对地攻击能力的F-15E双重任务战斗机。在F-22基础上改型的FB-22“区域轰炸机”方案就因受原始设计限制,其性能指标难以达到要求而费用却大大增加,最终被放弃。

            冷战时期,为了在军备竞赛中夺得优势,美军对战斗机这类重要装备项目的投资可谓不遗余力。但随着冷战后国际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加上近年来国内疲弱的经济环境,目前美军对装备的经济可承受性日益重视,不再像以前那样几乎无节制地投入财力,F-22的生产和后续改进也为此受到影响。

            冷战后F-22的采购数量几经调整,已由最初的750架下降到目前的187架。由于装备量有限,美空军只能使用现役F-22频繁地参与训练演习(在多数演习中往往还担负核心角色),如此大强度的使用,除了会提前耗尽该机服役寿命外,还容易造成机体疲劳、零部件磨损,增加潜在事故隐患。为此,美空军已经开始考虑将F-22服役寿命从原定8000航时延长到10000~12000航时的可行性。

            此外,由于国防预算的削减,致使F-22的升级经费(原计划70亿美元)也被减半,美空军拟定的全面提升F-22战斗力并改善维护性、可靠性的技术方案难以实施,目前只能有选择地对F-22进行部分关键技术升级,其进度也被延后。

            F-22作为世界五代机的先驱,其动向一直吸引着各国军方及工业界的高度关注。回顾F-22研发和服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及相关影响,可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回顾美国F-22研发和服役的历史可以看出,对于五代机这类技术跨度大、先进技术密集的尖端装备,研制中出现波折以至服役初期问题不断是难以避免的。因为新产品的研发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每次问题的出现和解决,都是朝着产品性能提升和技术成熟迈出的重要一步,最终将带来整个技术层次质的飞跃。

            责编: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Copyright © 1997-2017 by http://www.shengqica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